找到相关内容66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弥陀净土法门之探究——依三经一论说

    》中讲:“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,说诚谛语”。[5]可见净土法门的兴起,正同于《法华》,同为一大事因缘。何以故?《弥陀疏钞》中讲:“今但一心持名,即得不退。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。若能谛信,何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81057758.html
  • 南北传止观四念住之会通

    定义为后来的巴利注疏所沿用,如法护的《清净道论大疏钞》说:“观察诸法的无常等种种行相,故为‘观’,慧有此名。”  依于缘起的道理,可以开演出二乘的无常、无我的三法印,以及大乘毕竟空的一实相印;所以能够...于戒清净后,直接修习观(毗婆舍那),内观五蕴的无常、苦、无我,进而得解脱。  《清净道论大疏钞》:“止乘者依奢摩他门而修观;然而观乘者不依奢摩他门,因此说纯观乘者。”不论称之为“纯观”或“干观”,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51558189.html
  • 根本与方便——追寻以憨山大师为主流的晚明丛林改革之路

    488页。而经典说理的明白、条理化,可见诸云栖?宏的《禅关策进》,收在《莲池大师全集(二)》(台北:中华佛教文化馆,1983年,再版),第1999—92092页;《弥陀疏钞》,收在《莲池...

    江灿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2659409.html
  • 佛陀核心思想——拈花宗旨传入中国后的历史进程和影响(二)

    宗镜录》卷二:才发心时,非唯行成,理即顿现,便同古佛,一际无差,如《大涅槃经》云:拘拖那城有旃陀罗名欢喜,佛记是人,由一发心,当于此界千佛数中速成无上真之道。  《华严疏钞》云:“凡是真理必非事外,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2959475.html
  • 字宙人生的本体论

    ,以及简别小乘有部的主张色心互为缘义。《疏钞》说:“彼(有部)由现在四蕴,能招未来色蕴作因缘性,由色蕴为因生余四蕴,为因缘性也。”  以上种子的六义,是《唯识论》及《摄论》的说法,《瑜伽论》就因缘果三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0259544.html
  • 唐代马祖和洪州宗

    马祖对士大夫灵活传法的一个例子。华严宗五祖并兼传禅宗的宗密在《圆觉经大疏钞》卷三之下将马祖的洪州宗作为禅门七宗之一予以介绍,以“触类是道而任心”概括此宗禅法。“触类是道”就是马祖所说的“即心是佛”和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4659573.html
  • 禅学反思

    吕澂佛学论著选集》一,第406页。   [15] 《坛经·般若品第二》,《大正藏》第四十八卷第351页上、中栏。   [16] 《圆觉经大疏钞》卷三之下。《续藏经》14·279。转引自印顺《中国禅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1859715.html
  • 禅宗「见性」思想的发展与定型

    ......(注 22)禅宗二十八祖的传说,因为後代伪造,无历史事实根据,所以非常混乱。以所谓第二十七祖而论,宗密在《圆觉经大疏钞》卷3 之下中说,「僧伽罗叉第二十七」。(注 23) 《景德传灯录》所...

    冉云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0059925.html
  • 中峰明本的看话禅思想

    论宗“触事皆真”的思想,并进一步概括为“平常心是道’’这一著名命题。宗密在《圆觉经大疏钞》卷三下中将马祖的禅法思想总结为“触类是道而任心”。不过,明本的思想与马祖的思想又有所不同,明本认为,平常心是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1859946.html
  • 回归经典.重视善本--提倡《大宝积经.无量寿如来会》

    。影响之大,也是原译本不能相比的。以致莲池大师作《弥陀疏钞》时,尽管不满意王会本的‘未顺译法’、‘高下失次’等等,但引用《无量寿经》时,也只能‘义则兼收五译,语则多就王文,以王文世所通行,人习见故。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3360023.html